伤楠儿四首 其一 楠儿以廿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晨七时殁于无锡
我有万斛泪,贮为忧时沥。
何知仓卒间,翻缘爱子滴。
汝体虽素弱,此病祇朝夕。
中间况已愈,书画亲襞积。
朋侪来探视,谈笑如平昔。
忽焉变呕吐,闷气横肝膈。
吐虽不甚多,元气暗抛掷。
半夜值戒严,医药两无获。
坐视病渐危,束手竟无策。
临终苦呼母,怕母泪沾臆。
佛号唱数声,送尔归冥寂。
眼前惑然疑,晴天来霹雳。
何知仓卒间,翻缘爱子滴。
汝体虽素弱,此病祇朝夕。
中间况已愈,书画亲襞积。
朋侪来探视,谈笑如平昔。
忽焉变呕吐,闷气横肝膈。
吐虽不甚多,元气暗抛掷。
半夜值戒严,医药两无获。
坐视病渐危,束手竟无策。
临终苦呼母,怕母泪沾臆。
佛号唱数声,送尔归冥寂。
眼前惑然疑,晴天来霹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痛失爱子的血泪之作,读来字字锥心。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从希望到绝望的全过程,展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至痛。
开篇"我有万斛泪"的比喻极具冲击力,将父亲比作蓄满泪水的容器,这些泪水本是为国家忧患而准备,却猝不及防地为爱子流尽。这种"计划外"的悲痛,反而更显撕心裂肺。
诗中详细记录了孩子病情的反复:原本体质孱弱的孩子,病情来得突然却短暂,中间甚至出现好转迹象——能整理书画、与朋友谈笑。这些日常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希望的火苗一点点熄灭。"忽焉变呕吐"的转折如晴天霹雳,半夜戒严求医无门的绝望,让读者也跟着揪心。
最催人泪下的是临终场景:孩子呼唤母亲又怕母亲伤心的细节,展现了这个懂事孩子最后的温柔。而父亲只能数着佛号送别,用"惑然疑"三个字道尽不敢相信的恍惚感。最后"晴天霹雳"的比喻,将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感具象化,让所有经历过亲人猝逝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父亲坐在灯下,颤抖着写下记忆中的每个细节。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反而成就了最打动人心的力量,让读者看到父爱最深沉的模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在每一个平凡细节里倾注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