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对月怀李正封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独自弹琴望月,思念远方好友的孤独场景。

诗的开头就营造出孤寂氛围:诗人抱着琴站在秋夜的厅堂前,望着高悬的月亮。这里的"美人"不是指女性,而是比喻好友李正封。月亮虽明亮却遥不可及,就像思念的朋友远在天边,只能对着月光空自怀念。

中间部分写回忆:想起曾经与好友执手相谈的快乐时光,如今琴声只剩凄凉。诗人感叹人生难得遇到知心朋友,这样的君子怎能忘记?"客意如梦寐"四句写漂泊之苦:游子像做梦般恍惚,走过无数岔路,距离越来越远,内心充满迷茫和忧伤。

最后用"鲤鱼"典故:古人常把书信藏在鱼形木盒里传递。诗人想给朋友写信("五文章"指书信内容),却苦于没有贵重礼物相赠,只能满腹愁绪。结尾最动人:秋风吹拂的夜晚,诗人独自叹息,不知不觉露水已打湿衣衫,这个细节把思念之情写得既含蓄又深刻。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用月光、琴声、露水等可感的事物,把"思念"这种看不见的情绪变得真实可触。最打动人的是那份"想联系又联系不上"的无奈,和现代人"想发信息却不知从何说起"的心情异曲同工,穿越千年依然能引起共鸣。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