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金华名胜八咏楼为背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串联起历史沧桑感。
前两句"八咏诗传千古名,蹇驴何在井空澄":八咏楼因南朝诗人沈约的《八咏诗》闻名千年,但当年沈约骑的那头跛脚毛驴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口清澈的古井。这里用"蹇驴"这个小细节,把大诗人拉回平凡生活场景,让历史显得亲切可触。
后两句"凄凉楼外双溪月,曾照齐梁几废兴":如今楼外双溪映着清冷的月光,这轮明月曾经见证过南朝齐梁时代的兴衰更替。诗人用"同一个月亮"这个意象,巧妙连接古今,让读者感受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类王朝的兴亡都只是过眼云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楼还在,诗还在,井还在,月亮还在,但当年的诗人、王朝都已消逝。这种通过永恒景物反衬历史变迁的写法,让人在读诗时自然产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正是古典诗词常用的"借景抒情"手法。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