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报国寺毗卢阁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
前两句写毗卢阁的高大雄伟。"十丈青莲"形容阁楼像巨大的莲花盛开,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壮观。"独崔嵬"强调它在这片区域是最高的建筑,显得特别突出。
中间四句写登高远眺的景色。诗人想看看远山,却发现视线已被雨水中的河流阻断,说明雨势很大。这里用"欲看...已见..."的转折,生动表现天气变化。后两句写近处景色:寺庙周围的树木还很茂密,秋天还未让它们凋零;北方飞来的大雁叫声哀伤,暗示季节转换和诗人内心的伤感。
最后两句转向现实忧虑。"烽烟直北"指北方战事,"何时息"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处处关门鼓角催"描绘战事紧张,到处都能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催人备战。这两句将壮丽景色与时局动荡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忧国之情。
全诗从写景入手,由远及近,最后落笔现实,把个人感受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用寺庙的宁静反衬外界的动荡,用自然景色的永恒对比人世的变迁,手法巧妙,感情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