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乡村的荒凉景象,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感慨。
开篇用"野日初晴"点明时间,阳光刚驱散阴霾,田野里麦垄整齐排列,竹林边鹿群悠闲觅食,展现出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废井生青草"、"繁花傍古坟"的意象,暗示这里早已人烟稀少,曾经的生机被荒芜取代。
中间两句通过"冰满涧"和"石和云"的鲜明对比,既写出初春乍暖还寒的气候特征,又暗喻着田园的贫瘠。引水灌溉却只见寒冰,望向田地唯见乱石,农民劳作的艰辛与无奈跃然纸上。
最后诗人触景生情,在荒年岁月里,满目所见只有青松依旧挺拔。这个"松枝"既是实写眼前景物,更是诗人坚韧品格的象征。他想把这份顽强不屈的精神,寄托给远方的友人,在艰难时世中互相勉励。
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将早春景致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通过对比手法,让读者在田园风光的表象下,感受到深沉的世事沧桑之感。末尾的"松枝寄君"更是点睛之笔,使全诗在苍凉中透出温暖的力量。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