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八舅东归
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
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
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
诚亡真混沌,玉立方婵娟。素业作仙居,子孙当自传。
门多松柏树,箧有逍遥篇。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年。
天书加羽服,又许归东川。镜水涵太清,禹山朝上玄。
诚亡真混沌,玉立方婵娟。素业作仙居,子孙当自传。
门多松柏树,箧有逍遥篇。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居高位的官员放下功名利禄、选择归隐山林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四句写"舍"的智慧:即使身处高位也要懂得放下,这种超然态度才是真正的贤明。乘坐云车遨游日光的自由,远胜于在皇宫龙楼前侍奉的荣耀。
2. 中间八句通过两组对比展现归隐契机:先是病中卧床时对仙境的向往(个人原因),后是接到皇帝准许归乡的诏书(外部条件)。用"镜水""禹山"等清澈高远的自然意象,暗示主人公向往纯净无争的生活。
3. 后八句描绘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保持纯真本性如玉般高洁,把修仙悟道作为家族传统。松柏象征坚贞,逍遥篇代表自由,最终点明"沧海桑田"的深刻感悟——富贵荣华终将湮灭,唯有精神超脱永恒。
全诗亮点在于:
- 用"云车游日华"对比"龙楼前",生动表现精神自由与世俗荣耀的价值选择
- "镜水涵太清"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意境
- 结尾"沧海桑田"既是对世事变迁的感叹,也暗含对永恒之道的追求
这首诗启示我们:人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获取,而在于懂得在适当时候放下;外在的荣华终会消散,内心的自由才是永恒。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