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春日偶书二首

杨柳亡隋岸,风尘旧宋州。
寄家盈百指,忆弟湿双眸。
旅宦那能定,人生本自浮。
旋酤街北酒,准拟送春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春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漂泊的无奈和对亲人的思念。

前两句“杨柳亡隋岸,风尘旧宋州”是说:隋朝灭亡后,岸边的杨柳依旧生长,而古老的宋州(睢阳)如今却饱经战乱风尘。这里用杨柳的“不变”对比历史的“变迁”,暗示物是人非的感慨。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情感: - “寄家盈百指”写自己带着一大家子(“百指”即十口人)在外漂泊,生活不易。 - “忆弟湿双眸”想到远方的弟弟,忍不住流泪,亲情深厚。 - “旅宦那能定,人生本自浮”感叹做官奔波难以安定,人生本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这两句道出了古代文人常见的仕途困顿和人生无常的无奈。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诗人买酒消愁:“旋酤街北酒,准拟送春愁。”他匆匆买来街北的酒,打算借酒送走春天的愁绪。看似洒脱,实则更显愁绪难解——春愁可以“送走”,但人生的漂泊和思念真的能靠一杯酒化解吗?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杨柳、风尘、泪水、酒,简单几个意象就勾勒出诗人羁旅他乡的形象。 2. 情感真实:对家庭的愧疚、对弟弟的思念、对仕途的厌倦,都是普通人能共鸣的。 3. 含蓄的结尾:不说“我有多愁”,而是用“买酒送春愁”的动作收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记录瞬间的感受,却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那一刻的孤独与温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