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吴聘君

富贵路方炽,山林迹渐稀。
谁能甘白屋,君独谢黄扉。
学古难为用,名高易嫁非。
百年泉壤下,全璞有光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悼念隐士吴聘君的作品,用对比手法赞美了吴聘君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

前四句通过对比展现社会现实:世人都在追逐富贵("富贵路方炽"),隐居山林的人越来越少("山林迹渐稀")。但吴聘君却甘愿住在简陋房屋("白屋"),拒绝朝廷高官厚禄("黄扉"),这种选择在当时非常难得。

中间两句点出吴聘君的困境:他钻研古学却难被世俗所用("学古难为用"),虽然名声很高却容易招致非议("名高易嫁非")。这既是对吴聘君遭遇的同情,也暗含对功利社会的批判。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诗人相信即使吴聘君已离世百年("百年泉壤下"),他如玉般纯净的品格("全璞")依然闪耀光芒。这个比喻既呼应了"白屋"的朴素,又赋予其永恒价值。

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通过富贵与清贫、世俗与高洁的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坚守本心的隐士形象。最后"全璞"的比喻尤其精妙,把抽象品格具象化,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精神品质的永恒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