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忆吴振声姻丈

垂老还乡感逝波,西州门外怕经过。红羊劫我无锥立,青眼逢公有砚磨。

鸠杖风清徵福厚,鱼池火及讶殃多。千金一饭虚图报,未得封侯奈我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老人回到家乡后,触景生情写下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首联"垂老还乡感逝波,西州门外怕经过"是说:年老回乡时,看到旧日景物就像流水一样逝去,连走过西州城门都心生畏惧。这里用"逝波"比喻时光流逝,用"怕经过"生动表现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颔联"红羊劫我无锥立,青眼逢公有砚磨"形成强烈对比:前半句用"红羊劫"(古代指灾年)形容自己遭遇困境时穷得连立锥之地都没有;后半句却感念遇到吴振声时,对方用"青眼"(表示看重)相待,还提供"砚磨"(指工作机会)的帮助。

颈联"鸠杖风清徵福厚,鱼池火及讶殃多"继续对比:前句写吴振声拄着鸠杖(老人手杖)过着清闲有福的生活;后句却突然转折,用"鱼池火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感叹自己无辜受到牵连遭殃。

尾联"千金一饭虚图报,未得封侯奈我何"是感慨:虽然铭记着"一饭之恩"(韩信典故,指小恩也当重报),想要报答吴振声的知遇之恩,但自己终究没能功成名就("未得封侯"),只能徒留遗憾。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普通人的矛盾心理:既感激恩人,又愧疚于无法回报;既怀念过去的情谊,又对命运无常感到无奈。诗人用"红羊劫""鱼池火"等生动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经历的坎坷,而"青眼""砚磨"等细节又让知遇之恩显得格外温暖。这种交织着感恩与遗憾的复杂情感,正是最能引起普通人共鸣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