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夜坐吟

冬夜沈沈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霜入幕。风度林。
朱灯灭。朱颜寻。
体君歌。逐君音。
不贵声。贵意深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夜独坐吟唱的场景,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情感。

1. 环境氛围的营造 开头“冬夜沈沈”直接点出时间——寒冷漫长的冬夜,给人一种寂静、孤独的感觉。接着“夜坐吟”说明主人公独自坐着吟诗或唱歌,暗示他内心有情绪需要抒发。

2. 情感的含蓄表达 “含声未发已知心”意思是还没真正唱出来,心意已经被人感知。这说明吟唱者与听者之间有一种默契,情感无需大声宣告,静默中也能传递。

3. 意象的巧妙运用 “霜入幕,风度林”用霜和风两个意象,进一步强化冬夜的寒冷和孤寂。霜悄悄侵入帷幕,风吹过树林,都是细微却清晰的感受,衬托出夜的静谧。

4. 光影与情感的转折 “朱灯灭,朱颜寻”写灯火熄灭,黑暗中寻找“朱颜”(可能指所思念的人或青春容颜)。灯灭象征希望或温暖的消失,而“寻”字又透露出不甘或怀念。

5. 情感的核心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吟唱不是为了声音多好听,而是看重其中的深情。听者(或歌者)更在意的是心意,而非表面的技巧或华丽辞藻。

总结 这首诗通过冬夜独坐、吟唱、风霜、灯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静默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它强调情感的真挚比形式更重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默契的理解和心灵的共鸣。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内敛而动人的情感力量。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