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吟问李饶州志清
汝从江右返,正当秋雁分。几时离却鄱阳水,衣裘尚带匡山云。
我闻匡山天下绝,飞泉百丈吹琼雪。香炉五老没层云,影入波涛峰势折。
闻有陆羽井,又有远公台。李白读书心所好,至今魂魄应常来。
我曾东入吴,扬帆下西浙。杨子太湖水,满眼吴山北固皆丘垤。
十载匡庐幽梦结,西江血满鄱湖热。兵戈遥隔子猷船,汝若曾登可细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从江西回来的朋友李志清的,主题是借朋友之口探寻庐山(匡山)的美景和传奇。
全诗分三个部分展开:
1. 开篇先问候朋友("你从江西回来时,正逢大雁南飞的秋天"),通过朋友身上"还带着庐山云雾"的细节,自然引出对庐山的向往。这里用"衣裘带云"的写法既生动又浪漫。
2. 中间大段描写庐山盛景: - 用"飞泉像吹起百丈高的碎玉雪花"形容瀑布 - "香炉峰、五老峰隐在云层里,山影倒映在鄱阳湖中形成峰回路转的奇观" - 列举陆羽茶井、慧远讲经台等历史遗迹 - 特别提到"李白当年在这里读书,他的诗魂应该常回来看看吧",把历史典故写得亲切动人
3. 最后通过对比手法: - 先说看遍江浙山水(太湖、北固山等),觉得那些山都像小土堆 - 接着转折:十年来对庐山的魂牵梦萦,却因战乱("西江血满"暗示)无法成行 - 结尾恳请朋友:"你既然登过庐山,能不能给我细细讲讲?"留下开放式的期待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虚实结合,既有"飞泉百丈"的壮美实景,又有"李白魂魄"的浪漫想象 - 善用对比,用吴越山水衬托庐山之高 - 语言生动,把瀑布比作"琼雪",把普通山比作"丘垤",形象鲜明 - 结尾余韵悠长,通过"可细说"的请求,让读者也跟着期待起庐山的故事
全诗透着对庐山的神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在乱世中对山水安宁的渴望,情感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