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攀登金沙岭的所见所感,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攀萝缘石磴,步上金沙岭"直接交代了登山的过程。诗人抓着藤蔓(萝),沿着石阶(石磴)一步步向上攀登。这里用"攀"和"缘"两个动词,生动展现了登山时手脚并用的场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攀登的艰辛。
后两句"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则转向描写夜色中的美景。夜晚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荧荧),初升的月亮散发着明亮的光芒(炯炯)。这两句通过视觉感受,营造出一个晶莹剔透的月夜山景。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动静结合:前两句写动态的攀登,后两句写静态的夜景,形成鲜明对比 2. 感官体验:通过视觉(荧荧、炯炯)和触觉(攀、缘)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3. 意境优美:短短20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月夜登山图,既有攀登的艰辛,又有登高望远的惬意
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一次普通的夜行登山,却通过精准的观察和表达,让这个平凡的体验变得诗意盎然。这正是古代山水诗的魅力所在——在最简单的自然场景中发现美。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