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大云庵(杜甫曾居住过的地方)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追忆,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和对文学不朽的思考。
前四句写景:用"白石门框挂着藤蔓"、"云雾缭绕的高山"等画面感强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幽静古老的禅院环境。"春风中鸟儿飞落大树"、"月光下空院独行"的细节,既表现庵中清寂,又暗示这里虽已荒凉,但自然生机仍在。
后四句抒情议论:先说即使像杜甫这样的诗人当年被排挤(指他因直言被贬),但他的诗作就像奔流的江河永不消失。最后用白鹭飞上石棋盘、仿佛还能听到沧浪水声的生动画面,比喻杜甫的精神依然在此地留存。石棋盘和沧浪歌都是与杜甫相关的意象,前者让人联想他可能在此下棋,后者化用他诗中"沧浪之水清兮"的典故。
全诗妙在把对古人的追念融入眼前景物:藤蔓缠绕的门扉、月下的空庭是实景,而飞鹭、水声则虚实相生,让读者感受到杜甫虽已远去,但他的文学精神就像山水一样长存。用"文章不废江河"这样通俗有力的比喻,道出了真正优秀的作品能超越时代流传千古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