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应瑞

擎天柱石拂清霄,余韵流风未觉遥。
敢谓科名高井络,愿将忠荩答清朝。
蓬莱云近朝霞满,阆苑春深宿雾消。
指日山灵重应瑞,三台光映大江潮。

现代解析

这首诗《书台应瑞》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书台,赞颂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忠臣精神,同时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

首联“擎天柱石拂清霄,余韵流风未觉遥”用夸张手法写书台之高,仿佛能触碰天空,而它所代表的文化传统(余韵流风)至今仍能感受到,并不遥远。这里把书台比作支撑天空的柱子,突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颔联“敢谓科名高井络,愿将忠荩答清朝”转向个人志向。诗人谦虚地说不敢自夸科举功名高过他人(井络代指众人),只愿用忠诚回报朝廷。这两句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谦逊和报国之心。

颈联“蓬莱云近朝霞满,阆苑春深宿雾消”用仙境比喻书台景色。蓬莱、阆苑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形容书台周围朝霞灿烂、春意盎然,雾气消散,一派光明景象。既写实景,也暗喻政治清明。

尾联“指日山灵重应瑞,三台光映大江潮”展望未来。诗人预言书台所在的山很快会再次显现祥瑞(古代认为自然现象能预示吉凶),“三台”可能指星宿或三位贤人,其光辉与大江浪潮相映,象征人才辈出、国运昌盛。

全诗通过雄伟的自然意象(擎天柱、大江潮)和仙境比喻,将书台塑造成连接天地的文化象征。既赞美其景观,更强调它代表的精神——文人通过科举报效国家的理想,以及对盛世的美好期待。语言豪迈而不失典雅,画面壮丽且寓意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