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一 咏昭君

一别汉家宫阙远,梦魂飞越秦关。
丹青识得旧容颜。
莫须爱惜,征戍几曾还。
掖苑三千如玉貌,韶华虚度等闲。
当时若不嫁呼韩。
瑶台月下,带笑可相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以汉代的王昭君为主题,表达了对她命运的感慨和对她美貌的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一别汉家宫阙远,梦魂飞越秦关”,描绘了王昭君离开汉朝的皇宫,远嫁匈奴的情景。这里的“汉家宫阙”指的是汉朝的皇宫,而“秦关”则是指秦朝的关隘,这里代指边疆。诗人用“梦魂飞越”来形容王昭君离开的遥远和她的思念之情。

接着,“丹青识得旧容颜。莫须爱惜,征戍几曾还。”这里提到王昭君的美貌,虽然已经远嫁,但她的形象依然清晰。诗人通过“丹青”这个词,指的是画像,意味着王昭君的形象被画下来,人们依然能记得她的样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她命运的同情,认为她的美貌和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因为她被迫远嫁,无法回到故乡。

然后,“掖苑三千如玉貌,韶华虚度等闲。”这里的“掖苑”指的是后宫,而“三千如玉貌”则形容后宫中美女如云,但王昭君的美貌却像美玉一样珍贵。她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虚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和发挥。

最后,“当时若不嫁呼韩。瑶台月下,带笑可相看。”这里诗人假设如果王昭君当时没有远嫁呼韩,她可以在月下瑶台带着笑容被人欣赏。这里的“呼韩”指的是匈奴的首领,而“瑶台”则是指仙境,这里用来形容一个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表达了对她悲剧命运的同情,同时也赞美了她的美貌和才华。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让人深感其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