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少卿伯庸南祀嵩恒淮渎
总章盛金德,斋明赫当宁。皇皇遣天使,肃肃承圣语。
三熏礼岳渎,万里涉梁楚。祝釐归尧舜,降神出申甫。
南斗迎文星,西风起仪羽。乐张洞庭月,旆湿湘岸雨。
壮吟鄙骚怨,高谈洗儒腐。过家猿鹤喜,揽辔鸿雁聚。
青闱闵贤劳,黄屋深记注。归骑慎勿徐,席虚玉堂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马伯庸的官员奉命前往南方祭祀名山大川的盛大场景,展现了皇家仪式的庄严和旅途的壮阔。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皇家使命的开端
开头讲皇帝("总章"指帝王)在庄严的仪式中派出使者(马伯庸),带着神圣的旨意去祭祀五岳四渎("岳渎"指山川神灵)。"金德"暗示秋季出发,"三熏"形容反复沐浴斋戒的虔诚。
2. 壮丽的旅途风光
中间部分用一系列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南斗星迎接文曲星(比喻使者)、西风吹动仪仗羽毛、洞庭湖月色下奏乐、湘江岸边旌旗沾湿细雨。这些既写实又充满神话色彩,把公务旅行写得像神仙出巡。
3. 人物形象的塑造
"壮吟鄙骚怨"说马伯庸豪迈的吟诗超越屈原的哀怨,"高谈洗儒腐"指他的言论能刷新陈腐思想。路过家乡时连猿鹤都欢喜(拟人手法),整理马具时鸿雁都来聚集(象征祥瑞),凸显其人格魅力。
4. 使命的紧迫性
结尾提醒使者回程不要太慢,因为皇宫("青闱""黄屋"指代)正等着记录他的见闻,空着的翰林院("玉堂署")席位也等他回来。侧面反映皇帝对他的重视。
全诗亮点在于:
- 把枯燥的公务出差写成神话般的奇幻之旅
- 用"文星""鸿雁"等意象把官员塑造成天选之人
- 自然景物(星月风雨)与人文仪式(音乐旌旗)完美融合
- 在庄重基调中加入"猿鹤喜"的活泼笔触
本质上是通过一次祭祀活动,歌颂国家治理有序("归尧舜")、人才杰出("出申甫"指贤臣),同时展现文人的浪漫想象——连例行公事都能写得如此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