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银库观明沈藩南山主人造传古大元宝歌
百斤大宝谁所铸,有明嘉靖丁未冬。南山主人篆传古,龟璋镇世弓弨彤。
明祖分藩沈廿一,简王横肇潞国封。六传允栘当世庙,诸郡争袭王独恭。
张桂焰熄夏严閧,铸铁成错朝匈匈。淮南炼药跃大冶,河间好事殊三雍。
非鼎非剑六丁煽,和钧关石王府庸。大盗移舟鱼已烂,辇载俘宝驼行𨙔。
铜人入洛斩蛇失,此物何以逃销镕。一门好学旌孝义,封殖底事攻金攻。
琼林大盈足殷鉴,况此儿戏岂正供。作歌聊复论其世,变幻蜃市随云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明代藩王铸造的巨型银元宝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银元宝的来历 开头说有个重达百斤的大银元宝,是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叫"南山主人"的藩王造的。这个藩王属于明太祖分封的沈王家族,传到第六代时,别的藩王都在争权夺利,唯独这个王爷安分守己。
2. 讽刺朝廷乱象 中间用"张桂焰熄夏严閧"这种典故暗指当时严嵩、夏言这些奸臣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就像胡乱炼铁一样把国家大事都搞砸了。提到"淮南炼药"是讽刺嘉靖皇帝沉迷炼丹,而藩王造银元宝就像在玩过家家。
3. 银元宝的命运 后来明朝灭亡时,很多珍宝都被抢走或熔毁,但这个大元宝居然幸存下来。诗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个不是正经国库收入、像是玩具一样的东西反而留下来了?
4. 诗人的感叹 最后诗人说,看着这个元宝就像看海市蜃楼一样,折射出明朝兴衰的缩影。藩王本应好好读书做人,却去折腾铸银子;朝廷本该管理好国库,结果还不如一个藩王造的玩具实在。
全诗妙在把一个大银元宝当作"历史见证者",通过它的命运,既调侃了荒唐的藩王,又讽刺了腐败的朝廷,最后发出"再辉煌的东西也终成泡影"的感慨。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代留下的文物,背后都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