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志和恒轩
一壶悬挂阊门市,不学壶公隐名字。
手持百药亲㕮咀,调合君臣并佐使。
三因六气将无同,七表八里诚难工。
诊疗时施七勺力,笑谈坐取十全功。
问君神巧何能尔,家法相传有微旨。
利心不守守恒心,起死回生端在此。
呜呼民病全凭州县治,州县几人识恒字。
烦君磨砺古砭针,针起贪顽作良吏。
手持百药亲㕮咀,调合君臣并佐使。
三因六气将无同,七表八里诚难工。
诊疗时施七勺力,笑谈坐取十全功。
问君神巧何能尔,家法相传有微旨。
利心不守守恒心,起死回生端在此。
呜呼民病全凭州县治,州县几人识恒字。
烦君磨砺古砭针,针起贪顽作良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志和的医生,他开药铺却不搞神秘,而是踏踏实实用医术救人。诗中用生动比喻把他的医德医术写得活灵活现。
开头说他像古代神医壶公一样挂着药壶行医,但不像壶公隐姓埋名。他亲手调配药材,讲究药物搭配(君臣佐使指中药配伍原则)。虽然各种病症复杂难治(三因六气、七表八里都是中医术语),但他总能妙手回春,谈笑间治好病人。
接着揭示他医术高超的秘密:坚守"恒心"这个家训。这里的"恒"既指持之以恒的医德,也暗指不为利益动摇的定力。诗人突然话锋一转,借医生讽刺官场:老百姓靠州县官治理,可当官的有几个懂得"恒心"?最后恳请医生用治病的银针,也治治贪官污吏的顽疾。
全诗妙在把行医和治国巧妙对照:好医生用药治病,好官员该用"恒心"治世。通过赞美医者仁心,反衬出官场腐败,传递出"做人做事贵在坚守本心"的深刻道理。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