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清明思介子推兼和文华堂《清明有感》(庚寅)

绵山欲堕怒云横,颠倒钱灰杂绛英。
曹市⑴由来滋叔末(叔末:叔世末代。),浑天如昔话清明。
蓼莪涕泪谁三读⑵,寒食风雷⑶子一鸣。
荆棘丛中焦尾木,魂烟千古动苍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清明节怀念历史人物介子推,同时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当下的隐喻。

首联“绵山欲堕怒云横,颠倒钱灰杂绛英”描绘了一幅压抑而混乱的画面:绵山仿佛要崩塌,乌云密布,纸钱灰烬与落花混杂飘飞。这里既点明了清明时节的氛围,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颔联“曹市由来滋叔末,浑天如昔话清明”将历史典故与现实联系起来。“曹市”可能暗指权力争斗的场所,“叔末”指衰败的时代,表达了对社会乱象的忧虑。“浑天如昔”则暗示尽管时代变迁,但清明时节人们依然在谈论着同样的话题,透露出一种历史循环的无奈。

颈联“蓼莪涕泪谁三读,寒食风雷子一鸣”借用《诗经·蓼莪》的典故,表达对孝道沦丧的痛心。“寒食风雷”既指清明时节的天气变化,也暗喻介子推的精神如惊雷般震撼人心。

尾联“荆棘丛中焦尾木,魂烟千古动苍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烧焦的树木比喻历经磨难的高洁之士,他们的精神如同袅袅青烟,穿越时空感动着世人。这里既是对介子推的赞颂,也是对坚守节操者的礼赞。

整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景象,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表达了对社会乱象的忧思,对传统美德的呼唤。诗中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逝者的追怀,也有对生者的警醒,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