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二十四

居吾语汝,启雕龙、炙輠谈天之口。
跂脚支颐,还袒臂、亲做东西前后。
吐舌伸头,耸肩侧耳,共拍庐胡手。
古人名姓,子虚忘是乌有。
试看忽鼓忽歌,妄言枉听,椎鲁皆良友。
怕问三家,村学者、六四括囊无咎。
蕉扇驱蚊,竹衫收汗,星挂疏疏柳。
先生倦矣,豆花聊以为寿。

现代解析

这首词用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群文人放浪形骸、谈天说地的场景,充满市井生活气息。

上阕像一组动态漫画:主人公招呼朋友打开话匣子("雕龙炙輠"指能言善辩),光着膀子跷脚托腮,做出各种滑稽动作——吐舌头、耸肩膀、拍手怪叫。他们谈论古人时,连名字都记不清("子虚乌有"是虚构人物的代称),活像一群说大话的酒友。

下阕转入夏夜闲适场景:这群人时而击鼓唱歌,时而胡说八道,看似粗鲁("椎鲁")却都是真朋友。他们故意调侃死读书的酸秀才("三家村学者"),说这些人只会死记硬背("六四括囊"出自易经,指闭口不言)。最后摇着芭蕉扇赶蚊子,穿着竹衫纳凉,看星星挂柳梢。结尾妙趣横生:文人说累了,干脆把豆花当寿酒喝,把寻常小吃吃出了仪式感。

全词妙在三点:一是用"表情包"式描写打破文人雅士的刻板形象;二是把高深的典故(如雕龙、炙輠、子虚乌有)化解为生活化场景;三是通过豆花当酒的细节,展现文人苦中作乐的洒脱。看似嬉笑怒骂,实则透露出对拘谨学究的调侃和对真性情的赞美。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