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二首 其二

已上桐江台,又弄桐江钓。
不食桐江鱼,不怕严公笑(清吴堂嘉庆《同安县志》卷二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钓鱼场景,传递出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已上桐江台,又弄桐江钓"像两个连续的动作镜头:先登上钓鱼台,再甩出鱼竿。这种重复使用"桐江"的写法,让画面充满流动感,仿佛能看到江水在眼前荡漾。

后两句才是全诗的精髓:钓鱼却"不食桐江鱼",还调侃说"不怕严公笑"。这里的严公可能指东汉隐士严光(严子陵),但诗人根本不在意这位钓鱼前辈的看法。这种"钓而不求鱼"的态度,展现了一种纯粹的享受——不为填饱肚子,只为感受垂钓本身的乐趣。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拘无束的潇洒:想钓鱼就钓鱼,钓上来放生也无所谓,连古代圣贤的看法都不放在心上。这种活在当下、不为外物所累的生活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就像现代人去郊游不一定要采摘果实,拍照不一定要发朋友圈,纯粹享受过程本身就很美好。

陈必敬

陈必敬,号乐所,同安(今福建厦门)人。宋末应举不第,遂不复出。尝与邱葵讲明濂洛遗学。有《诗联遗文》,已佚。清嘉庆《同安县志》卷二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