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
重来只要斋盏饭,副以常堂枸杞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离开洞霄宫(一个道教圣地)后遇到下雨,于是写信给道友分享自己的感悟。全诗语言生动,充满道家色彩,我们可以分句来理解:

1. "凡骨何堪得再行":诗人自嘲是肉体凡胎,本不该再来仙境(暗指洞霄宫),但内心对修道的渴望还是驱使他前来。"渴心"既指身体口渴,也暗指对修道的渴望。

2. "惊闻竹树连山雨":突然听到雨打竹林的声音传遍山野。"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那声音太震撼,让人以为是雷暴撼动大地。这两句用夸张手法表现山雨的磅礴气势。

3. "鹿啖黄精知岁久":看到鹿在吃黄精(一种延年益寿的草药),知道它们在此修行已久。"人逢青箬便神清":人来到这里,光是看到青翠的箬竹就觉得神清气爽。这两句通过动物和植物的意象,表现洞霄宫的仙气。

4. 最后两句很生活化:下次再来只要准备斋饭,配上枸杞羹就行。说明修道生活其实很朴素,不需要奢华,简单的食物就能满足。枸杞在道教文化中象征长生,也呼应了修道主题。

全诗妙在把一场普通的山雨写得充满仙气,通过"鹿吃仙草""雨似风雷"等意象,把道观环境的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回归到简朴的修道生活,说明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如把雨声比作雷暴)让玄妙的修道体验变得可感可知,读来既觉神奇又不难理解。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