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二首
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长堤未见风飘絮,
广陌初怜日映丝。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广陌初怜日映丝。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
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
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现代解析
《咏柳二首》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柳树的千姿百态,同时暗含人生感慨。我们分段来看:
第一首像一组动态特写镜头: 1. 清晨的柳树挂着露珠,远看如烟似雾,新长出的嫩芽黄绿交错,参差不齐。这里用"绽黄摇绿"四个字就让柳芽有了动态的生命感。 2. 诗人特意强调"长堤未见风飘絮",说明这是早春时节,柳絮还没开始飘飞。阳光下柳条像金线般闪闪发亮,用"映丝"形容非常精妙。 3. 后四句把柳枝拟人化:在宴席旁像偷学舞姿的少女,在阁楼前像模仿女子皱眉的顽童。最后两句说柳枝长得太长,都垂到屋檐下了,暗示春天即将结束。
第二首转向抒情: 1. 开头用对比手法:野花野草都争着展现新颜,只有柳树皱巴巴的("眉皱"指柳叶卷曲),枝条也不够丰润。 2.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替柳树向东风"讨要"最后一点力量,别让它们虚度春光。这里表面写柳树,实际在说人要珍惜时光,不要辜负青春。
全诗最妙的是把柳树写活了: - 用"偷舞态""学愁眉"让柳枝有了人的性格 - "乞取东风"的想象既新颖又带着淡淡忧伤 - 通过柳树从初春到暮春的变化,暗喻时光流逝
普通读者可以重点关注: 1. 诗中色彩搭配(黄绿金线)构成的春日画卷 2. 拟人手法带来的趣味性(像少女、顽童) 3. 最后两句引发的共鸣——我们是否也常感觉"虚度春光"?
顾云
顾云,(公元?年至八九四年)字垂象,池州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昭宗乾宁初。风韵详整。与杜荀鹤、殷文圭友善,同肄业九华山,有文名。咸通十五年,(公元八七四年)登进士第,为高骈淮南节度从事。后退居霅川,杜门著书。大顺中,与羊昭业、陆希声、钱翊、司空图等预修宣、懿、僖三朝实录。书成,加虞部员外郎。云著作颇夥,有顾氏编遗十卷,苕川总裁十卷,启事一卷,赋二卷,集遗具录十卷,纂新文苑十卷,(均新唐书艺文志)凤策联华三卷,《文献通考》及昭亭杂笔五卷,《宋史艺文志》等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