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

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
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
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
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
山回晚宿一川花,剪金裁碧明烟沙。
寒乡绝艳自开落,欲慰寂寞无流霞。
明日行营猎山麓,古树寒泉更深绿。
强临水玉照鬓毛,只恐山灵怪吾俗。
陂潮不尽水如天,清波白鸥自在眠。
平时朝市手遮日,思把一竿呼钓舡。
驿骑回时山更好,过雨秋容净如扫。
山英知我宦游心,为出清光慰枯槁。
可怜岁月易侵寻,惭愧山川知我心。
一行作吏岂得巳,归意久在西山岑。
他年俗累粗能毕,云水一区供老佚。
举杯西北酹山川,为道此言吾不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晚夏时节前往凉陉山观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开篇用"兜罗葱郁浮空青"等句,生动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草木葱郁的景象。清晨的阳光让马背上的作者眼前一亮,仿佛这座名山正在热情地迎接他。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山写得很有灵性。

接着描写了山中景物:历经沧桑的老松树在碧空下挺立,似乎在嘲笑作者年复一年徒劳奔波。晚上住宿时看到遍地野花,却无人欣赏,暗示作者内心的孤独。第二天狩猎时,清澈的泉水映照出作者日渐衰老的容颜,让他担心自己这副俗气的样子会冒犯山灵。

诗中反复出现对比:一边是自由自在的白鸥,一边是官场上"手遮日"的勾心斗角;一边是纯净的秋山景色,一边是繁琐的公务。这种对比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最后作者直抒胸臆:做官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早就想归隐西山。等将来摆脱俗务,一定要在这山水之间安度晚年,甚至立誓要举杯敬山川,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绝不食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身在官场却心系山水的文人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很容易引起现代人"想逃离都市"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