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即将远赴边疆的官员写给京城好友的告别信,字里行间既有豪情壮志,也有细腻情感。
前两句"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是说:我荣幸地接受任命,跟随军队前往塞外。"建牙"指将军的旗帜,"胡沙"指北方沙漠,用这两个词立刻勾勒出边塞的苍茫景象。
三四句"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很动人:我一定会托南飞的大雁给你们捎信,在那边会把春天的飞雪当作花朵来欣赏。这里用"雪当花"的比喻,既写出边地苦寒,又表现出诗人的乐观。
五六句"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是诗人的志向:虽然年纪渐长,但报国之心不变;只要天下太平,在哪里都能安家。这两句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最后两句"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用了个典故:西晋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羹而辞官。诗人说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因思乡而归来,但说着说着却又忍不住叹息——这个转折特别真实,既有报国的坚定,也流露出对故土的不舍。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这种矛盾情感的平衡:既有"男儿立志出乡关"的豪迈,又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柔情。诗人用大雁、飞雪、鲈鱼这些具体意象,把抽象的家国之思、离别之情写得生动可感。特别是最后看似矛盾的心理描写,让一个真实、立体的爱国者形象跃然纸上。
罗邺
罗邺 (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