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孤寂画面,读来像在看一部意境深远的微电影。
开头"萧萧落叶送残秋"就像镜头缓缓推进:干枯的落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这是秋天最后的告别。画面中不仅有声音,还能感受到季节更替的苍凉。
第二句"寂寞寒波急暝流"把镜头转向水面,湍急的寒流在暮色中奔涌。"寂寞"二字用得巧妙,明明是水流,却仿佛有了人的情感,让整个画面都蒙上孤独的色彩。
后两句写诗人的处境:"今夜不知何处泊"是每个旅人都懂的无助感,就像现代人开车在陌生城市找酒店时的迷茫。而"断猿晴月引孤舟"是最动人的画面——清冷的月光下,偶尔传来猿猴的啼叫,指引着小船前行。这里"断猿"的叫声与"晴月"的光辉形成听觉与视觉的呼应,明明是孤独的旅程,却因自然界的陪伴而有了诗意。
全诗妙在把孤独的旅途写得充满画意:落叶、寒波、猿声、月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流动的秋夜世界。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好孤单",但每个景物都在替他诉说这份心境。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行旅中的寂寞与宁静。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