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陶元庸

有酒浇赵州,无酒酹鹦鹉。
不逢平原君,何须识黄祖。
杀姬谢躄士,兹事付尘土。
谁能爱文章,甘受嫚骂侮。
丈夫气盖世,身为知己许。
苍茫风尘际,因子慨今古。
临岐舞铜剑,霜隼陵平楚。
去矣江国遥,相思隔津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送别朋友陶元庸时的感慨,主题围绕"知己难逢"和"大丈夫气概"展开,语言豪迈又带着苍凉。

前四句用历史典故表达怀才不遇:有酒宁愿敬重人才的赵州(指战国平原君),也不愿敬鹦鹉(暗指庸主黄祖)。诗人说如果遇不到平原君这样的明主,何必认识黄祖这种杀害才子的人呢?这里用"杀鹦鹉"的典故暗指人才被埋没。

中间六句展现硬汉气魄:提到平原君为尊重门客而杀美人("杀姬谢躄士")的往事已成尘土,但真正的文人宁可忍受辱骂也要坚持气节。大丈夫应当为知己献身,在纷乱世事中保持豪情。

最后六句描写离别场景:在岔路口舞剑送别,像猛禽掠过原野般决绝。朋友远去后,只能隔着江上鼓声遥遥思念。霜隼(秋天的猛禽)这个意象特别生动,既点明离别季节,又象征朋友高洁的品格。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把送别的伤感转化为一种慷慨悲壮的力量。诗人用历史人物的对比(平原君vs黄祖)、刚烈的意象(舞剑、霜隼)、直白的宣言("丈夫气盖世"),塑造出一个重情重义、傲骨铮铮的文人形象。特别是"甘受嫚骂侮"这句,道出了坚持理想必然要付出的代价,非常真实有力。

唐肃

杭州钱塘人,字叔元。真宗咸平元年进士。为泰州司理参军,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累迁工部郎中、知洪州,改江南东路转运使,擢三司度支副使,官终知审刑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