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卷,充满了自然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隐士在室内静坐沉思,农夫在田野间劳作生活。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同方式。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农事活动:收到播种的消息,去城里准备锄麦的工具;夏天的景色随着小船隐入山谷,春天的气息追逐着碧蓝的天空。这些描写把抽象的时节变化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农忙时节的忙碌景象和四季更替的自然美景。
最后两句"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最有生活情趣:朋友翻阅着记载奇山异水的书籍,而诗人邀请他一起采摘园中的蔬菜。这里把高雅的书本知识和朴实的农活并置,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文人雅士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日常农事和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诗中既有具体的劳作场景,又有开阔的自然意境,在平淡中见真趣,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本真的思想境界。
崔颢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