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宿青县

归棹争湍急,篙人薄暮喧。
收帆依野渡,贳酒问荒村。
细雨芦中艇,疏灯柳下门。
孤城寒色起,吹角易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旅人冒雨投宿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漂泊的孤寂感和江湖气息。

前两句写船夫们抢着在急流中靠岸,傍晚的码头一片喧闹。这里用"争湍急"和"薄暮喧"两个动态描写,把靠岸时的紧张感和热闹劲都写活了,就像我们赶末班车时的场景。

中间四句是投宿的过程:收起船帆停靠在野渡口,向荒村赊酒喝。细雨中的芦苇丛里停着小船,柳树下的人家亮着稀疏的灯火。这里"贳酒"(赊酒)这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既写出了旅人的拮据,又透着几分江湖豪气。细雨、芦苇、孤灯、柳树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最后两句写天色渐暗,孤城笼罩在寒意中,黄昏时分的号角声更添凄凉。这里的"孤城寒色"和"吹角"让人联想到边塞诗,把个人的漂泊感放大成了更广阔的人生感慨。

整首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热闹的码头,到安静的渡口,再到点着灯的小酒馆,最后拉远到暮色中的孤城。诗人用简练的文字,把旅途中那个特定的黄昏时刻写得既真实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船夫的吆喝声,闻到小酒馆的酒香,感受到雨中投宿时的那份孤独与温暖并存的复杂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