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闲自在的官员生活场景,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寺庙生活清闲,五月时光悠然度过,连家里的小事都了如指掌。这里用"寺"暗示主人公可能住在官署(古代官署常称"寺"),"微细事皆知"生动展现其悠闲状态。
中间四句是精华: - 三四句用"菊径"(种菊花的小路)表达思乡之情,"莱衣"典故(老莱子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暗指思念父母。说明虽然生活惬意,但难免想家。 - 五六句更具体:下班后衙门空无一人(说明公务清闲),有客来访时只管喝酒作诗。活画出一个不忙公务、爱交文友的雅士形象。
最后两句很妙: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哪个更真实呢?不如把这些见闻写成诗,让过路人都来传颂。这里"口碑"是双关,既指众人称赞,也暗指要把真实见闻传扬出去。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菊径""莱衣""新诗"等意象,塑造了一个清廉自守、寄情诗酒的官员形象。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似乎在说:我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真实,大家自有公论。
方大琮
方大琮(1183-1247),字德润,号铁庵,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历任南剑州学教授、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将乐、永福知县,太府寺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人院、建宁知府、福建路转运判官。官终广东经略使,卒谥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