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密老

岁寒纡锡辱西归,一笑忘言意自深。
怪石奇松那有价,片云孤鹤本无心。
上人已了洞山偈,倦客方为梁父吟。
枯木堂中无孔笛,侍郎今日是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密老)归隐山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向往。

首联写密老在寒冷的季节里,带着锡杖(僧人用的手杖)从容西归,两人相视一笑,心意相通,无需言语。这里展现了密老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敬重。

颔联用“怪石奇松”“片云孤鹤”比喻密老超然物外的境界——奇松怪石本无世俗标定的价值,片云孤鹤也毫无功利之心,正如密老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颈联提到密老已经参透禅机(“洞山偈”指禅宗公案),而诗人自己却还在为世事奔波(“梁父吟”是诸葛亮出山前的感慨,暗指诗人仍有抱负未了)。这里形成对比,突出密老的洒脱和诗人的自嘲。

尾联以“枯木堂中无孔笛”作结——无孔的笛子无法吹响,象征超越言语的禅意。诗人说自己是密老的“知音”,并非真的听懂笛声,而是心灵上与他共鸣,理解他追求的境界。

全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和禅意典故,赞美了密老的高洁品格,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