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八弟归九江

堂堂襄敏公,扬旌上熙河。
竹帛有时尽,勋业谁能磨。
珍重紫阳翁,一言定群讹。
世德远如此,吾曹当若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对家族荣耀和个人责任的思考,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前四句在夸祖辈牛人——"襄敏公"(可能是作者祖先)当年带兵打仗立大功,旗帜插上熙河战场。就算史书会写完,但这份功业永远抹不掉。这里用战旗、史书这些具体东西,让"光宗耀祖"变得特别有画面感。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提到另一个榜样"紫阳翁"(可能是朱熹),说他用一句话就能平息所有谣言。这是在说:除了战场立功,用学问和品德服人同样了不起。

最后两句最扎心——祖先德行这么高,我们这些后代该怎么办?就像现在有人说"爷爷是院士,爸爸是教授,到我这儿只会刷手机",那种又自豪又焦虑的感觉。全诗没有说教,但让人忍不住反思:我能为家族传统添点什么?

诗人把"拼爹"写出了新高度:不炫富不晒权,比的是德行传承。用打仗和讲学两件事告诉我们,荣耀不止一种写法,关键是不能躺在前人功劳簿上混日子。

王遂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枢密副使王韶之玄孙,后为镇江府金坛人,宋代名臣。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绍定三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后任工部尚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