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弄草堂
别搆草堂向蒲弄,蒲弄山高矗天起,倒影平湖三十里。
渡头平击问奇船,门巷纷纷响珠履。
一从观化去不来,旧基零落荒苍苔。
高林日暮鸟相语,废圃春深花自开。
花开花落几今古,风教何曾委尘土。
绵绵书泽犹在人,满邑弦歌比邹鲁。
我来曾过山之陬,夕阳驻马空回头。
九原之魂不可作,临风一笑云悠悠。
渡头平击问奇船,门巷纷纷响珠履。
一从观化去不来,旧基零落荒苍苔。
高林日暮鸟相语,废圃春深花自开。
花开花落几今古,风教何曾委尘土。
绵绵书泽犹在人,满邑弦歌比邹鲁。
我来曾过山之陬,夕阳驻马空回头。
九原之魂不可作,临风一笑云悠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曾经繁华、如今荒废的草堂,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文明传承的思考。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草堂建在高耸入云的蒲弄山脚下,湖水倒映着三十里山景。渡口停满探访的船只,门前都是衣着华贵的访客——这里曾经是文人雅士聚集的热闹场所。
中间八句是转折:自从主人离世,这里逐渐荒芜。黄昏时鸟儿在林间啼叫,春天野花在废弃的园子里独自开放。但奇妙的是,虽然物理空间衰败了,主人留下的文化影响("风教")依然在当地流传,整个城镇都保持着诗书礼仪的传统,就像孔子故乡邹鲁一样文风鼎盛。
最后四句是作者感怀:当他路过山脚,忍不住停下回望。明知逝者不可追,却依然对着悠悠白云会心一笑——这个笑既有对无常的释然,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欣慰。
全诗最动人的是"废墟中的生命力":破败的草堂与鲜活的花朵,消失的主人与流传的学风,形成富有哲理的对照。它告诉我们:物质会消逝,但精神文化可以跨越时间,就像那满城的读书声,才是真正不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