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愤四首 其四

四载即五十,无闻了可知。
身有俯仰责,书无毫发裨。
痴犹未能弃,嗜若可疗饥。
彼哉一何智,莫或效我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中年读书人的自嘲与反思,用大白话讲就是:

诗人说自己活了快五十岁(四载即五十),读书却没读出什么名堂(无闻了可知)。虽然要养家糊口(身有俯仰责),但读的书对现实生活一点用都没有(书无毫发裨)。明明知道读书像犯傻(痴),却还是戒不掉这个瘾(未能弃),就像饿鬼看见粮食一样着迷(嗜若可疗饥)。最后他苦笑说:那些聪明人(彼哉一何智)肯定不会学我这样傻读书(莫或效我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大实话道出了读书人的矛盾心理: 1. 自黑式幽默:把自己比作戒不掉瘾的傻子,饿鬼似的书呆子 2. 人间真实:说出了知识分子"读书无用却停不下来"的普遍困境 3. 反讽手法:表面在嘲笑自己,实际暗含对功利社会的讽刺——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有用"?

就像现在有人自嘲"打游戏浪费时间却戒不掉",诗人用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所有为爱好坚持的人都会心一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