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夜坐

玉宇微微衬薄云,银河何处问仙津。
却怜新月如新妇,才露蛾眉便避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观星的场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趣味。

前两句写仰望星空:像玉一样澄澈的夜空里飘着几缕薄云,诗人望着银河想象着哪里才是通往仙境的渡口。这里用"玉宇"形容夜空澄净,"薄云"增添朦胧美感,而"问仙津"的想象让画面带上童话色彩。

后两句妙用拟人手法:把新月比作害羞的新娘子,刚露出弯弯的眉毛就躲到云后去了。这个比喻既贴切(新月形状确实像蛾眉),又充满人情味,把自然现象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怜"字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娇羞的喜爱之情。

全诗短短四句,从浩渺银河写到纤巧新月,既有宏观的星空画卷,又有微观的生动特写。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灵性,把常见的夜景写得妙趣横生,展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读来仿佛能看见诗人夏夜乘凉时,正摇着蒲扇对星空会心一笑的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