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友人归庐陵
云深雨黑山潦浑,于菟嘷风吹野昏。
短衣蹀躞面黧黝,欲指石鼓穷湘源。
祝融峰高九万尺,五更三点看日出。
何如矮屋一星灯,宇宙千年书四壁。
啼鹃催客槐自黄,江滨蟹舍鱼虾香。
古来贫者士之常,白鹭洲前春草长。
短衣蹀躞面黧黝,欲指石鼓穷湘源。
祝融峰高九万尺,五更三点看日出。
何如矮屋一星灯,宇宙千年书四壁。
啼鹃催客槐自黄,江滨蟹舍鱼虾香。
古来贫者士之常,白鹭洲前春草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风雨交加的山野中艰难前行的画面,同时表达了对家乡平静生活的怀念和对贫士精神的赞颂。
前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旅途艰辛:乌云密布、暴雨倾盆的山路泥泞难行,猛虎的吼声在狂风中回荡。旅人穿着短衣艰难跋涉,面容黝黑憔悴,却仍执着地想要探寻湘江的源头。
中间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祝融峰高耸入云,能看到壮观的日出,但诗人觉得这些都不如家乡矮屋里的一盏油灯。那四面书墙承载着千年智慧,比名山大川更让人心安。
最后四句转向思乡之情:杜鹃啼叫催促游子归乡,家乡的槐树该黄了,江边的渔家飘着鱼虾香气。诗人安慰自己:自古以来清贫就是读书人的常态,就像白鹭洲前的春草,生生不息才是最重要的。
全诗通过"风雨跋涉"与"家园灯火"、"高山日出"与"书墙灯影"的对比,表达了"看遍世间繁华,不如家中书香"的人生感悟,传递出中国文人安贫乐道、重视精神家园的传统价值观。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