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登泰山时的壮丽景色和人生感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天刚蒙蒙亮,诗人就和弟弟子毅开始登山,用"足力先"暗示这是一场需要体力的攀登。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泰山的特点:山石扎根在没有土壤的深处,山色比天空还要古老,突出了泰山的险峻与沧桑。
五六句写日出景象:太阳升起时霞光笔直向上,空气清新让大地显得格外辽阔。这里"直"字用得巧妙,让人仿佛看到阳光穿透云层的画面;"圆"字则暗含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展现天地之壮美。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站在山顶俯看来时路,看到山下人家升起炊烟。这个细节把自然景观和人间烟火巧妙结合,暗示登山虽苦,但回头看看平凡生活也别有滋味。炊烟与山顶的云雾形成呼应,让整首诗既有超脱的意境又不失生活气息。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登山纪录片:从出发时的天色,到途中的山石,再到山顶的日出,最后回望人间。没有华丽辞藻,却让人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和登高望远的畅快,结尾的炊烟又给壮游增添了一丝温暖的人情味。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