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 其二

青鞋高挂天平壁,指点云门三两峰。
禅榻已容黄叶覆,诗瓢从把碧苔封。
晓风残月千村橹,细雨疏烟隔水舂。
我向京城疑老尽,吴山清浅越山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京城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联“青鞋高挂天平壁,指点云门三两峰”写僧人将草鞋挂在陡峭的山壁上,遥指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这里用“青鞋”象征僧人的简朴生活,“高挂”则暗示他暂时停下脚步,静心欣赏自然美景。

颔联“禅榻已容黄叶覆,诗瓢从把碧苔封”描写僧人居住的禅房已被落叶覆盖,写诗的葫芦也被青苔包裹。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暗示时光流逝,僧人长期隐居,与自然融为一体。

颈联“晓风残月千村橹,细雨疏烟隔水舂”是整首诗最美的画面:晨风中残月未落,江上传来千村摇橹声;细雨朦胧中,隔水传来捣米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水乡的静谧与生机。

尾联“我向京城疑老尽,吴山清浅越山浓”抒发感慨:诗人来到京城,感觉自己已经老去,而故乡吴越的山水依然清新秀丽。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眷恋。

全诗以僧人视角展开,将禅意与诗意完美结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诗中“黄叶”“碧苔”“残月”“细雨”等意象清新淡雅,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