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徐方行

扁舟溯修阻,行行至徐方。
岸昃衡山转,城孤背水藏。
河广日滔滔,谁云一苇航。
怫郁鱼龙怒,沮洳鹿豕场。
泠风迢递宇,落日参差樯。
杏坛既寥寥,石室亦茫茫。
汉唐事干戈,雄长恃金汤。
挽输饷燕云,控驭带淮扬。
险巇惟一线,络绎周八荒。
危亭尚崔巍,双鹤无翱翔。
此意不可得,吾词慨以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沿水路前往徐方(今徐州一带)的旅途见闻,通过沿途的风景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开篇"扁舟溯修阻"直接点明这是一段逆流而上的艰辛旅程。"岸昃衡山转"四句用移动的视角写两岸山势变化,孤城背水而建的险要地势,以及宽阔汹涌的黄河——所谓"一苇可航"的典故在这里被颠覆,暗示现实远比传说艰难。

中间"怫郁鱼龙怒"六句转入气势恢宏的景物描写:翻腾的河水似鱼龙发怒,沼泽地是野兽的乐园,凉风掠过广阔天地,夕阳中桅杆高低错落。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苍茫雄浑的旅途氛围。

"杏坛既寥寥"开始转向历史沉思。孔子讲学的杏坛、汉代藏书的石室都已湮没,汉唐时期的军事要塞("金汤"指坚固城池),曾经保障漕运供给北方("挽输饷燕云")、控制淮扬地区的战略要地,如今只剩险峻山路见证过往繁华。

结尾"危亭尚崔巍"四句最为动人:高耸的亭台依旧在,但象征祥瑞的仙鹤已不见踪影。这种物是人非的怅惘,让诗人发出"此意不可得"的深沉慨叹,就像我们今天站在古迹前,突然触摸到时光流逝的那种震撼。

全诗妙在将地理行程与历史纵深感完美结合,每个景物都成为打开记忆的钥匙。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鱼龙怒""鹿豕场"这些野性力量的描写,对"汉唐干戈"等历史剪影的穿插,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这种借景怀古的手法,比直接说"我好感慨"要有力得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