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铁佛寺益公了庵朝京游浙
世尊出西域,教化极东土。
大道本无为,盛德人所慕。
只今灭度二千年,授经弟子如亲传。
我生懒僻苦贪佛,或谓三生有胜缘。
武昌铁佛古名刹,兵燹荐臻孰承乏。
益公崛起振宗风,至味啖人如嚼蜡。
相逢一笑即相亲,下榻东轩忘主宾。
薰炉茗碗坐清夜,从容软语温如春。
晓来别我朝京国,短策轻包适吴越。
吴越山水天下奇,宝坊金刹皆人杰。
公今参访必遇人,六根一扫无纤尘。
钱唐潮音华顶月,独露堂堂见本真。
从此平生大事毕,顿觉身心乐无极。
踢翻大海水逆流,半夜中天出红日。
我有故人僧中雄,不远千里来诗筒。
烦公问讯向何处,说法今留兜率宫。
大道本无为,盛德人所慕。
只今灭度二千年,授经弟子如亲传。
我生懒僻苦贪佛,或谓三生有胜缘。
武昌铁佛古名刹,兵燹荐臻孰承乏。
益公崛起振宗风,至味啖人如嚼蜡。
相逢一笑即相亲,下榻东轩忘主宾。
薰炉茗碗坐清夜,从容软语温如春。
晓来别我朝京国,短策轻包适吴越。
吴越山水天下奇,宝坊金刹皆人杰。
公今参访必遇人,六根一扫无纤尘。
钱唐潮音华顶月,独露堂堂见本真。
从此平生大事毕,顿觉身心乐无极。
踢翻大海水逆流,半夜中天出红日。
我有故人僧中雄,不远千里来诗筒。
烦公问讯向何处,说法今留兜率宫。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益公的和尚从铁佛寺出发去京城和浙江游历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益公的敬佩。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开头先讲佛教的历史背景:佛祖从西域传来佛法,在中国发扬光大。虽然佛祖已经离世两千年,但佛法依然通过弟子们代代相传。作者说自己天生就喜欢佛法,可能前世就和佛有缘。
2. 中间重点描写益公和尚:武昌的铁佛寺是个古寺,经历战乱后差点荒废,是益公重振了寺院的风气。作者和益公一见如故,两人在寺院里彻夜长谈,品茶论道,相处得非常愉快。现在益公要轻装简行去江浙一带游历了。
3. 最后是作者对益公的祝福:江浙山水秀丽、寺院众多,益公一定能遇到高人,参透佛法真谛。作者还托益公帮忙问候另一位高僧,那位高僧现在在天上的兜率宫讲经说法。
诗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 - 说益公讲佛法"如嚼蜡",是说他的教导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 - "踢翻大海水逆流"形容修行到最高境界时的震撼体验 - "半夜中天出红日"比喻顿悟时的豁然开朗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展现了古代文人与僧人的真挚友谊 2. 描绘了求佛法者的虔诚心态 3. 用日常景物(薰炉、茗碗)营造出宁静的禅意氛围 4. 最后两句把现实和佛教传说巧妙结合,富有想象力
整体表达了对佛法的向往,对得道高僧的敬重,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