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时隐居山中的感慨,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首联"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交代背景:诗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乡下,已经在这座山里过了八个重阳节。这里的"逃难"暗示了动荡的时局,"八度"则强调时间之长。
颔联"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描写眼前景物:篱笆边的菊花随意生长,开得灿烂;家里的仆人也能轻松地爬山赏景。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含对比——自然的生机与人力的轻松,反衬出诗人的沉重心情。
颈联"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直抒胸臆:一年时光就像日历一样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诗人只能借酒消愁,在醉意中度过这飘忽不定的人生。这里的"三分尽"用得很妙,把抽象的时间流逝形象化了。
尾联"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最是动人:满眼的秋色像镜子一样,不厌其烦地映照出诗人衰老的容颜。这个比喻既写出了秋光的明亮清澈,又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全诗以重阳节为切入点,通过描写山居生活、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对乱世漂泊、岁月无情的感慨。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特别是最后以秋光为镜的想象,既新颖又意味深长,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面对衰老时的复杂心境。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