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民族向中原王朝臣服的画面,用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出宏大的政治气象。
前两句"葱岭占佳气"中,"葱岭"指西域的帕米尔高原,这里用地理标志代指边疆地区;"佳气"是祥瑞之气,暗示边疆地区出现了归顺的吉兆。后两句"毡裘拜未央"中,"毡裘"指穿毛皮衣服的游牧民族,"未央"是汉代皇宫名称,这里代指中原王朝。整句生动展现了游牧民族向中原王朝朝拜的场景。
诗人通过"葱岭"与"未央"、"毡裘"与"佳气"的对比,短短十个字就勾勒出边疆与中原、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的壮阔图景。特别是"拜"字用得极为传神,一个动作就点明了民族关系的主题。括号里的"又"字暗示这不是第一次朝拜,强化了边疆民族持续归附的意味。
这种小诗大气的写法,让读者在简练的文字中感受到盛唐时期四方来朝的国家气象,展现了诗歌"以少胜多"的艺术魅力。
滕元发
(1020—1090)婺州东阳人,初名甫,字元发,以字为名,更字达道。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神宗初进知制诰、知谏院,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州、定州。数言新法害民。坐妻党犯法,黜知池州,徙安、筠、湖三州。哲宗时再知郓州,值岁饥,赈济流民。徙真定、太原府,治边有方,号称名帅。卒谥章敏。有《孙威敏征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