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谕德致政东归

天子坐法宫,诏书下江东。懿此嘉遁士,蒲车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朴略多古风。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聪。
岩居四十年,心与鸥鸟同。一朝受恩泽,自说如池龙。
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大君不夺志,命锡忽以崇。
旭旦出国门,轻装若秋蓬。家依白云峤,手植丹桂丛。
竹斋引寒泉,霞月相玲珑。旷然解赤绶,去逐冥冥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崔谕德的官员退休归隐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轨迹。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职场高光时刻(前12句) 写崔谕德从隐居到出仕的经历。皇帝在皇宫下诏书,用豪华马车(蒲车)请这位隐士出山。他穿着粗布衣服进宫,保持着古人朴实的作风。作为太子老师,他敢于直言进谏,用忠言灌溉皇帝的智慧。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用"池中龙"形容自己突然受重用,这个比喻既谦虚(池龙比不得真龙)又暗含抱负。

2. 退休申请过程(中间6句) 连续打报告(累疏)申请退休回老家,理由说得诚恳明白。皇帝很开明(不夺志),不但批准还给了超高规格的退休待遇。这里能看到古代官员"乞骸骨"的传统——把退休说成"请求把老骨头带回故乡",既风雅又体现落叶归根的情怀。

3. 归隐生活图景(后8句) 最后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展现他轻装离京的潇洒。回到白云环绕的老家(白云峤),有亲手种的桂花树,书斋边引山泉水,看晚霞映月。最精彩的是结尾:解下红色官印绶带(赤绶),像大雁般自由飞向远方。把退休比作"鸿雁高飞",比现在说"开启人生第二春"诗意多了。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艺术:皇宫与山居、官服与褐衣、池龙与飞鸿,通过这些反差,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功成身退"的理想人生。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认真工作,潇洒生活"的智慧。

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