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录十二。)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其十

历遍乾坤没处寻,偶然得住此山林。
茅庵高插云霄碧,藓径斜过竹树深。
人为利名惊宠辱,我因禅寂老光阴。
苍松怪石无人识,犹更将心去觅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隐居山林修行者的生活感悟,语言朴实却充满哲理。

前两句说自己走遍天下都找不到理想归宿,偶然间在这片山林安顿下来。这里"没处寻"和"偶然"形成对比,暗示修行之路需要缘分,强求不得。

中间四句描绘山居环境:茅草屋高耸入云,长满青苔的小路蜿蜒在竹林深处。通过"高插云霄""斜过竹树"的生动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云雾缭绕的山景。诗人在这里把世俗生活和自己修行作对比:世人忙着追名逐利,患得患失,而自己却在禅修中平静度日。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苍松怪石这样的自然景物本不需要刻意理解,但人却总想探究它们的"心意"。这其实是在说修行误区——真正的禅意就在眼前景物中,何必还要刻意去"找禅心"呢?就像我们现代人,有时候简单的事物就在眼前,却总想复杂化。

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山林景物与世俗生活的对照,表达了"禅意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哲理。诗人用茅屋、青苔、竹林这些朴素意象,告诉我们修行不必远求,静下心来,处处都能见禅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