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蓼洲旰江访上人不遇归上饶

昨夜秋风颠彻晓,沙洲萧瑟鸣枯蓼。羁人荒馆夜初长,泼天月色当楼皎。

老夫思归又怀禄,去住似被饥寒绕。羡君一语不相投,掉臂长涂疾于鸟。

相知贫士老当遂,医识死人危不夭。伯牙子期行可遇,扬子侯芭事更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秋夜里的故事,充满了漂泊者的孤独和人生选择的无奈。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昨晚秋风整夜狂吹,沙洲上干枯的蓼草沙沙作响。住在破旧旅馆的游子(羁人)觉得秋夜特别漫长,月光像泼水一样洒满小楼。这里用"泼天月色"形容月光之强烈,画面感极强。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内心戏:他自己既想回家乡又舍不得官位(怀禄),这种矛盾像被"饥寒"缠住。反而羡慕朋友(方蓼洲)能干脆地转身离去,像飞鸟一样奔向远方。这里"掉臂"动作特别潇洒,显出朋友果断的性格。

最后四句用三个典故讲人生际遇:前两句说穷人老来可能转运(老当遂),好医生能看出将死之人(暗指朋友有眼光)。接着用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对比扬雄弟子侯芭的默默无闻,暗示人生知音难觅,多数人最终寂寂无名。

全诗妙在把秋夜萧瑟、内心挣扎、朋友潇洒、人生感慨全揉在一起,像一篇浓缩的短篇小说。最打动人处在于:我们都能在诗里看到自己——那些失眠的夜、艰难的选择、对自由的向往,以及终将归于平淡的人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