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俞氏看雨轩

惨澹来何处,崩腾忽满城。
遥怜四山黑,近洒半江明。
可爱花间湿,偏宜竹上声。
中宵未可住,高枕寄馀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雨景的壮美与诗意。

开头两句"惨澹来何处,崩腾忽满城",用"惨澹"形容乌云密布的天空,用"崩腾"描绘暴雨倾泻的声势,瞬间把读者带入暴雨来临时的震撼场景。诗人没有直接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是用更富诗意的语言让画面跃然纸上。

中间四句像一组精妙的特写镜头:"遥怜四山黑"是远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的朦胧;"近洒半江明"则是近处雨点打在水面泛起的粼粼波光;"可爱花间湿"捕捉到雨滴挂在花瓣上的晶莹剔透;"偏宜竹上声"让人仿佛听见雨打竹叶的清脆声响。这些画面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听觉,全方位展现了雨中美景。

最后两句"中宵未可住,高枕寄馀情"透露诗人深夜听雨的心境:虽然已是深夜,但雨声让人无法入睡,索性躺着静静感受这份雨夜的诗意。这里的"高枕"不是真的垫高枕头,而是形容悠闲自得地躺着听雨的状态。

全诗最妙的是把常见的雨景写出了新意:既有"崩腾满城"的磅礴气势,又有"花间湿""竹上声"的细腻柔美;既写实景又抒情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诗人闲适的心境。诗人用精准的词语选择和多角度的描写,把一场普通的雨写得有声有色,充满诗意。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