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祈雪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趣和自然意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段写祈雪仪式。诗人准备在祭坛前虔诚祈祷("斋坛将祷"),像严肃的熊罴(一种猛兽,这里比喻庄重)一样恭敬。他用"一缕忱恂"(一丝真诚)期待雪花("六出"指雪花六角形)降临,展现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浪漫想象。
中间两段用拟人手法写天气变化。乌云像在商量要不要下雪("云欲商量"),却被突如其来的风雪抢先("惊先路");雨水识趣地收住("雨方收卷"),给诗人让出写诗的灵感。这里把自然现象写得像有灵性的朋友,充满幽默感。
接着描写雪中美景。冰花(雪花)主动模仿梅花点缀枝头("肯敩梅妆额"),但风中的柳絮("风絮")却嫌弃自己比不上雪花轻盈,不愿和柳枝一起起舞。通过雪花与其他景物的互动,展现了冬日独特的生机。
最后用典故表达祝福。借用"盐虎"(雪如盐堆成的虎)、"玉龙"(雪如白玉雕的龙)等前人对雪的比喻,寄托对丰收吉祥的期盼。诗人希望这场瑞雪能带来好年景,让事业("远业")兴旺昌盛。
全诗把祈雪这件小事写得妙趣横生,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观察,又饱含生活情趣,最后升华到对美好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