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射虎剸蛟事不成,盘旋热血薄胸鸣。
五更懒做朝天梦,四海偷逃乱世名。
只累双亲思季子,却无一策救苍生。
几番欲效鸱夷去,江上风波总未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壮志难酬的乱世英雄在中秋夜的复杂心境。

开篇"射虎剸蛟"用两个夸张的比喻,说自己想干一番大事业(像射杀猛虎、斩杀蛟龙那样),却一事无成。满腔热血在胸口翻涌,却无处发泄。这里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憋屈和愤懑。

第三四句很直白:五更天(凌晨)本该准备上朝,但他懒得做这个"朝天梦",宁愿在乱世中隐姓埋名。说明他对朝廷已经失望,不愿同流合污。

五六句转向亲情与责任:最让他愧疚的是连累父母牵挂("季子"指小儿子),更痛苦的是面对百姓疾苦却束手无策。这种双重自责让人揪心。

结尾用"鸱夷"(装酒的皮囊,暗指隐退)的典故,说多次想学古人泛舟归隐,但江上风波(既指现实风险,也喻世道动荡)总让他无法抽身。最后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诗用中秋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反衬,通过"热血-愧疚-无奈"的情感递进,展现了一个有抱负、有良知的人在乱世中的挣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逃又不能逃"的矛盾心理,既有对家人的柔情,又有对苍生的责任,真实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困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