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山中访寺的旅程,充满宁静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四句写旅途见闻:诗人坐着竹轿走了十里山路,满眼都是青翠山峰。穿过松树林荫后,终于到达翠绿的山岩。在无数溪流的声响中,忽然听见清脆的磬声(寺庙法器声),抬头看见最高峰被白云环绕,像被白云封住了山顶一样神秘。
后四句写寺庙体验:新茶煮沸时泛起鱼眼般的小泡泡,遇到善谈的僧人能聊佛法(麈谈指清谈)。诗人感觉和这座灵山特别有缘,就像回到熟悉的地方,于是向僧人请教更深奥的禅宗奥义("后三三"是禅宗典故,指超越表面道理的真谛)。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鱼沫"形容煮茶、"白云缄"形容山巅,把寻常景物写得灵动有趣;二是最后突然转折,从悠闲的山水游变成深刻的禅理探讨,让人看到诗人表面游玩、实则求道的心境。读完仿佛也跟着走了一趟清幽的山路,在茶香中听见了智慧的对谈。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