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蔡黄楼不至
明月隐林际,流光故徘徊。
之子如白云,咫尺不我来。
日暮横暝色,苍然落莓苔。
客心坐沈寂,商陆温残灰。
愿得玉浮梁,痛饮三百杯。
酒酣喝月出,照我登高台。
长啸临八表,詄荡天门开。
仙人披羽衣,翠盖翔鸾回。
抗手往从之,一洗缁尘埃。
之子如白云,咫尺不我来。
日暮横暝色,苍然落莓苔。
客心坐沈寂,商陆温残灰。
愿得玉浮梁,痛饮三百杯。
酒酣喝月出,照我登高台。
长啸临八表,詄荡天门开。
仙人披羽衣,翠盖翔鸾回。
抗手往从之,一洗缁尘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等待朋友却迟迟未至的夜晚,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孤独、期待到豁然开朗的心路历程。
开头四句写实景:月亮藏在树林后,月光在地上缓缓移动。诗人等待的朋友像白云一样飘渺,明明很近却迟迟不来。这里用"白云"比喻朋友,既写其高洁,又暗示难以触及的孤独感。
中间六句转入心理描写:暮色笼罩青苔,客人(诗人)独坐沉寂,看着香炉里将熄的灰烬。这时突然迸发豪情——想用玉杯畅饮三百杯,喝醉后对着月亮大喊,让月光照亮登台的路。从"残灰"到"喝月"的转折,生动展现了苦闷情绪向豪放情怀的转变。
最后六句是酒后幻想:诗人长啸时仿佛看到天门打开,仙人穿着羽衣、乘着鸾车飞来。他举手想追随仙人,洗去尘世污浊。这里的"天门开""仙人"等意象,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是等待的焦灼,再是借酒消愁的豪放,最后是精神超脱的幻想。就像我们生活中等人不来时,开始烦躁,后来自己找乐子,最后在想象中获得解脱。诗人用月亮、白云、仙人这些优美意象,把这种心情变化写得既真实又浪漫。